



開發建設單位:山東創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規劃建筑設計單位:山東天澤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創業·上城名府小區位于淄博市高新區中部,濟青高速公路以南。規劃用地東起柳泉路, 西至山東萬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織造分廠東邊界,北起淄博高新區科技研發中心南邊界,南至蘭雁大道,南北長約347m,東西長約136m,規劃總用地6.69公頃。125路、35路公交車自柳泉路通過,并在地塊東中部設有港灣式?空,交通便利。北距柳泉路橋下花園約400m,按教育部門劃片要求小學就讀于東部的北營小學,中學就讀于南鄰的淄博市第十一中學。東南方向緊靠淄博田氏整骨醫院,西距污水處理廠約2公里。周邊公共設施完善,配套齊全。
以創造環境特色為主導構思,根據本案用地呈南北狹長形態的特征,采用“人車分流,外環交通,景觀兩軸多核”的總體設計結構,并利用日照特點,適當增大建筑面積,綠化布置的均好性使各住戶都擁有良好的景觀視點,增強住宅賣點。
小區規劃結構為“兩區、一心、兩軸、多個空間”。“兩區”即北面的居住用地與南面的辦公用地的功能分區,“一心”即小區中部由會所、7#樓底層商業和中心綠地構成的小區生活中心,“兩軸”即貫穿于東西走向與南北走向的兩條景觀軸,“多個空間”指地上的居住、休閑、娛樂、交通空間及地下的停車、儲藏空間。
依托柳泉路和蘭雁大道規劃小區路網,小區內采用完全人車分流,將小區道路設置于建筑外圍,并將車行系統引入地下停車場。車行系統便捷﹑通而不暢,步行系統安全﹑舒適,力求形成優美宜人的生活空間。經過對現狀的調查和對人流的分析,確定小區的車行出入口。東面為主入口;南面為次入口。貫穿于景觀中的步行交通網絡,向各院落延伸形成相對完整的步行系統,將各活動空間﹑綠地﹑公建等聯為一體,創造出人性化的外部空間。既是對車行系統的補充,又是聯系自然與家園的綠色紐帶。
住宅均為高層住宅,共9棟,以院落形式構成,強化院落的歸屬感,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小區公共服務設施盡量采用集中式布局,充分考慮為小區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務,主要設置于小區中部東側主入口處。
結合會所設置多功能文體活動室、健身房、郵電所等公共服務設施,在7#住宅樓的1、2層設置儲蓄所、衛生站、商店、超市等公共服務設施,在7#住宅樓的3層東單元西戶設置物業管理,滿足居民日常生活、休閑、娛樂等需求。
結合小區自身環境特色,將綠地分為兩類:辦公用地內綠地和小區綠地,在辦公用地南側規劃20米寬的綠帶;小區綠地分兩級設置:小區級綠地--院落綠地,充分體現綠化均好性,綠地率37.5%,人均公共綠地1.04平方米。辦公用地內綠地和城市道路綠化帶整體設計,為小區居民和周邊居民提供活動休憩、觀景休閑、健身娛樂的開放空間。
建筑立面設計以簡潔大氣格調為原則,著重于花崗巖石材這一質樸厚重材質運用、組織及表達,重視觀者的視覺感受,尋求形式創新與文化內涵的有機統一。高層住宅立面充分利用突出陽臺以及閣樓的高度來強化建筑的體量變化,使建筑聳立挺拔而錯落有層次;利用石材在窗間墻的不同進退使建筑細節精致,尺度感和藹。
立面材質及色調的搭配從整體出發,構建富有標志性的鮮明形象,通過上部灰色花崗巖和下面紅色花崗巖兩者的交錯與對比來確立住區建筑的整體形象格調。對陽臺欄板、空調機位、格架、外窗等立面細部進行精心處理,使得建筑單體在統一鮮明的整體風格下,具有豐富的細節變化,對空調機位進行特殊處理,避免空調機對建筑立面的破壞,使其成為形體中具有標志性的建筑裝飾構件。
采用的新技術應用情況
1、住宅均采用剪力墻結構形式,當地煤矸石大孔磚作填充墻,外墻外保溫真石漆面層和底層干掛石材面層;外墻聚氨酯現場噴涂保溫;
2、地下部分及屋面防水材料均采用高分子卷材新型材料,屋面現場噴涂硬泡聚氨酯保溫技術;
3、住宅外窗為斷橋鋁合金中空玻璃窗,進戶門均具有防火、保溫、隔音的優點;
4、采暖系統均采用雙管供暖及分戶熱計量技術;
5、公共部位采用聲光控節能燈具,沖洗量小于6升/次兩檔選擇便器,陶瓷芯片節水型龍頭;
6、小區采用生活污水處理中水回用技術;
7、新型設備還采用變頻無齒輪小機房電梯、地下車庫采光井自然采光、自然進風技術;
8、施工方面采用了新型管材(給水鋼塑復合管和PPR管、排水UPVC管),新施工技術有泵送混凝土技術、深基坑支護技術、高效鋼筋應用技術、新型模板和腳手架應用技術、粗直徑鋼筋連接技術等;
9、小區智能化采用了提高型智能化管理、安防和信息技術。